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教师座谈会
2023年11月29日,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邀请已退休老教师张凤兰教授和杜万福老师来到学校进行座谈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教研室年轻老师上了一节生动的历史课。
首先,在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2位老教师参观了新校区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及生命科学馆,老前辈对新疆医科大学和教研室的改变惊叹不已,感叹在党和国家的带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风兰教授,1983年来到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临床医学本科毕业,2001年晋升为教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8年,于2011年退休。杜万福老师,1973年来到解剖教研室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长期从事解剖学实验教学,30年来一直在解剖教研室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实验教学能力强,标本制作技术精湛,培养了众多实验骨干。
张凤兰教授回忆道:“我刚来到教研室工作时,克利老师、白乃刚老师、韶光周老师、王衡老师、李忠国老师、哈力曼老师、哈山老师,这几位老同志是1956就来到了教研室,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大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位前辈详细了解了教研室新晋教师的信息、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介绍了教研室历史,我们了解到基础医学院和解剖学教研室生来就具有新医红色基因,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科学创新的办学理念。
在交流环节,年轻教师详细咨询了怎么上好解剖课,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解剖老师,老前辈不吝赐教,并回忆道:“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80年代教研室几位老师就带领年轻人办起大型的学习园地专栏,勇于创新,把解剖学教学不仅限于课堂上,课外课后同学们仍能学习的更好,解剖学名词多、难记难背,尤其是神经系统复杂、难以理解,学习园地采用彩色水笔、中英文对照、图表图字,把哪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梳理、图表化,尤其是传导路内容,大脑的纤维束名称、分布、功能、走行,讲解的一目了然。每位年轻老师都安排了晚上辅导答疑,播放幻灯片,讲解学习园地,观察标本,把上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办学习园地,晚间开放实验室、辅导答疑,这是其他实验室没有的,由于这门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形态学教学需要多观察的特点,基础医学院17个教研室,几乎没有向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这样晚间辅导和开放实验室的,同时还展开解剖学知识竞赛活动,不同类型的题型,涵盖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由同学自己主持,抢答和选题问答,使得三理一剖(病理+生理+药理+解剖学)的解剖学学习,变得易学易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的解剖学教学轰轰烈烈,非常生动。”
最后,两位前辈鼓励我们道:“向上生长,保持激情,追求卓越,人是需要持续的长足性的一个进步,每个工作阶段都要有个目标性很强的工作任务,在大学工作是需要有学历的,学历代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可以学会的,读学位时会有导师指引,毕业后也不能有“车到码头人到站”的思想,做学术、做学问是很艰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都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我们要坚持下去,深耕、精进自己的科研领域。”
新疆医科大学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科学创新精神的的高校,生来就注入了红色基因,而老教师是红色基因和历史的载体,是弘扬“好学、力行、笃医、创新”的校训精神的最好“教材”和“宝贵财富”,我们将在新医精神的鼓舞和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砥砺前行,为新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添砖加瓦。